給畢業生的一封信:代間的省思「後記」

上一篇的「後記」,作者同。

大人們 請先做個好榜樣

「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:代間的省思」的寫信對象,不只是大學應屆畢業的同學,我更
想藉這封信,告訴天下父母、為人師長者、以及社會上的其他「大人」們:我們所做的
一切,在在地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想法與行為。如果我們真的愛我們的子女、我們的學生
──這一群國家未來的希望。那麼,請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好榜樣。透過我們自己的身體
力行,來形塑年輕一代的價值觀。

比方說,信中,我舉了趙建銘的例子。不只是用來警省年輕朋友們,更是用來警省身為
父母、師長的我們。雖然趙建銘示範了極大的荒謬與錯誤,但從提供了警省社會這個角
度言,也許我們還應該感謝他。

又比方說,當我提到了十字路口的選擇,其實身為父母、師長、社會主體力量的我們這
一個世代,更該深切自問:我們面對了無數的人生抉擇、人生十字路口,有多少次是不
畏於難地堅走正確的路?又有多少次折服在畏苦怕難地選擇了容易但錯誤的路?另一方
面,當我們的子女、學生臨到了不同的十字路口,我們又是如何地引導他們做出選擇呢
?是透過溺憐溺愛,削弱他們的抗壓能力與獨立性格,讓他們不敢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
。還是以身作則,先由自己開始,身體力行崇善守正的價值堅持,以要求我們的下一代
,不能輕易因為困難而向不正義的價值觀妥協呢?

甚至擴大來說,這些屬於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的反省,放在大學畢業的時間點都有點過
晚了。那是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,無時無刻,父母師長都應思考的問題。

進入腐朽的循環 社會將集體崩壞

最近有一份問卷調查指出,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大專院校學生願意為了升遷與薪水,為公
司作假帳。這是一個很令人震驚、也讓人很挫折的數字。但當我們痛心地指責年輕人出
現了這種價值失落、偏差的嚴重問題時,其實,我們更該問的是:孰令致之?如果這一
份問卷代表的是年輕世代中,為數不少的年輕人的價值觀的話。那麼它所表彰的錯誤,
不會是表面上年輕人的錯誤,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是他們的上一世代、上上一世代的錯
誤。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不會平白地形成,它必然是一個模仿的過程,顯然地,事實上也
是確然地,身為父母、師長的我們這一世代,的確有為數不少的人,特別是有錢、有權
、有官位、有資源的人,作出了許多令人覺得極為羞恥的負面示範。

我們這個世代該自問的是:我們在年輕人的面前表現了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呢?面對金錢
與權力的誘惑,我們把良知與對正直的堅持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呢?面對不公不義的政治
現實、社會現象,我們是選擇站出來批判斥喝,還是冷漠噤聲呢?如果,我們自己都把
金錢奉為最高價值,而輕易棄守良知善念的話,又如何期許我們的下一代,面對升遷加
薪的誘引,不會為一個貪敗不法的公司集團造假違法呢?如果,我們自己都選擇對社會
不義的一面,冷漠不關心,又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,有勇氣去捍衛正義、對抗腐敗呢?

當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觀腐朽了,這樣的腐朽也將傳染給我們的下一代。一旦一代與一代
間,進入了這種腐朽的循環,社會也將集體崩壞。這不是危言聳聽,更不是飄渺的預測
。而是台灣這十數年來的具體寫照,因為我們無所作為的懈怠,坐令誠信、正直、公義
等善念盪然消散,使得我們正集體地承擔沉淪的苦果。這些痛苦不僅僅加諸在我們的身上
,更將加諸在我們的子女身上。

把獨立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

那麼,下一個問題是,我們該怎麼做呢?與其抽象的泛論,我想舉二個最近的實際例子
。來談談我認為我們應該有的「實際作為」是什麼?

第一個要舉的例子是,歷史上最大筆的行善捐款:股神巴菲特宣布捐出家產的85%、300
多億美金給比爾蓋茲創辦的公益基金會。為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,聯合報訪問我的感想
。我第一個感觸是,東西方的價值文化,實在頗有差距。

我首先想到的是狐狸的例子。狐狸長至四、五個月的時侯,狐狸父母都不再給小狐狸吃東
西,當小狐狸還要撒嬌的去找父母要東西吃的時候,這時候父母親會用非常嚴厲的態度把
小狐狸嚇走。為什麼呢?顯然是生物的宿命,希望下一代能夠早點獨立成長,能夠比上一
代加倍的優秀。其實,西方人對子女的教育方式,在某方面,和狐狸非常相似。他們把「
獨立」二字,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。因為他們知道,獨立的追求自己所屬的人生、自己
親手打造的成功,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、最重要的歷程。

這與華人社會習慣把孩子「照顧的好好的」,很不相同。華人社會對子女不但從出生到成
長,呵嚄備至,父母親甚至還得幫孩子想到他出社會、成家立業、垂垂老矣時該怎麼辦,
於是,父母親極盡可能地攢聚財富,想要遺留子孫。

但若從「人生哲學層次」來看「子女最佳利益」時,就會發現,這種不斷攢聚財富,意想遺
留親人的作為,其實是某種程度「剝奪子女的奮鬥過程」,也等於剝奪子女人生的一個非
常重要的成分。

舉例來說,台灣有許多大企業主,他們最令人稱羨敬仰的,並不是他們可與國敵的財富,
而是他們白手起家的奮鬥過程。但當他們把財富以親親有別的想法,遺給子女的同時,也
等於剝奪子女,追求一個「因不懈奮鬥而贏得成功」的歷程。

相反地,西方文化在教育子女過程中,所強調的獨立觀,反而才是一種對子女的真正的尊
重、真正的愛。這種「愛」,重視的是實質的、精神的層次;而東方的以親為先的「愛」
,則反而流於形式的、物質的層次。

從這個分別,就可以體會出,為什麼美國會出現像巴菲特這樣的企業家了,他可以把財產
全部留給他的子女,表達他對子女的「形式的愛」,但他沒有,他捐出了大部分的財產,
因為他知道,那才是對子女奮鬥人生的真正尊重。

謹慎呵護、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

第二個例子,是不久前我在媒體上看到的故事,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,為了五十多位繳
不起餐費的學生,在火車站舉辦音樂會,發起義演募款。這個故事中,令人欣慰的不只是
那位小小年紀卻充滿愛心的小學生,還有他的家長、老師、同學,以及提供義演場所的火
車站站務人員,當他們得知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時,盡心盡力地幫助孩子完成他的想法,這
不正是最棒的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教育嗎?在這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,自然可以
培養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性。更重要的是,有了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性,孩子就取得了
成功人生的第一把鑰匙。

其實,就如同這位有愛心的小學生一般,人心裡的愛,從不曾消失。但好的家長、好的師
長,會持續地、謹慎地呵護、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。而不稱職家長、不稱格師長,則會
不經意甚至刻意地悶熄孩子們心中寶貴的愛苗。

當多一株愛苗獲得澆灌時,社會的集體幸福就獲得了多一分的力量。相反地,當多一株愛
苗被無情地悶熄的時候,社會的集體幸福也就失去了一分寄託,甚至因此多了一分負面拉
扯的力量。這些看來至微的個別善念,其實巨大而深切地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。在
應邀演講的時候,我常常強調一個觀念:「幸福,是總體概念」。沒有總體的幸福,就沒
有個體的幸福,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關心社會、多參與社會。但在這裡,我要強調另一
個相對的觀念:「幸福,同時也是個別善念」。沒有個別的、微小的善念加總,也不會有
總體幸福的存在。

最後,我要強調的是,人生當中,有太多的事情,比表象的財富重要的多的多。一個不富
有的人,可以是非常成功的人,如果他能對自己的人生俯仰無愧、行穩坐正,無所不安的
話。相反的,一個非常富有,或掌握至高權力的人,卻可以是一個失敗透底的人,坐不正
行不穩,就得永遠惶惶不安,當他們犧牲了正直誠信來換取財富權力的同時,他永遠得擔
心別人用一模一樣的方法,來奪取他們與魔鬼交易來的財富權力,這樣的人,不只輸掉了
自己的人生,也汙染了社會的價值、崩壞了社會的集體幸福。這樣的人,不但不值得羨慕
,如果這樣的人位居高位,為了捍衛社會的集體善念與集體幸福,我們更要勇敢站出來,
大聲的批判討伐。這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幸福,更是為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。



Previous
Next Post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