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訓練思考和表達的實用方法




10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:5天打造你的獨特觀點,立刻放大工作能見度!

5日間で「自分の考え」をつくる本
作者:齋藤孝 譯者:林佑純 出版社: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:2016-01-14 ISBN/ISSN:9789862729533

本書的目的在於「建立一套足以應對的練習流程」(p18),最終目標是實際運用,作者以天數來分實行的內容,分別為:

第一天,透過網路社群平台,寫下書籍或電影、商品等心得聞,培養思考習慣。
第二天,從偉大先人的思維模式中,學習思考方式。
第三天,審視自己生活習慣,塑造「擅長思考的體質」。
第四天,藉由閱讀,增加自己的素養與話題。
第五天,準備周全,挑戰「決策力」、立即達成十秒內言之有物的結果。

以下紀錄各天重點

第一天的重點:

  • 自我想法,不見得只能說出自己心裡的話,只要有八成來自情報及事實,剩下的兩成加上自己的見解,就能夠成為「自我觀點」的雛形。
  • 評論文寫得好不好,不僅取決於作者的品味,更重要的是練習寫作的次數多寡。具體可先從擅長事物開始。
  • 心得文重點就是不能流於個人主觀的「感想文」,是對主題有什麼樣的研究和堅持,以及用什麼立場來敘述自己的心得。獨特的執著和喜好,才能夠吸引他人閱讀你的文字。
  • 訣竅在於對主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、把握,以十等分來說,六至八成只要歸納出主題重點,「自己的想法」只需要佔其中兩成即可。
  • 開頭-說明立場
  • 內容-欣賞作品之處、解說的角度
  • 結尾-自己的想法

  • 正面解讀少批評
  • 秀出自己的「資歷」經驗、評論及細節:「其實我不太接觸電影」、「我本身在電影界工作」、「我曾經有主角類似的經驗」、或延伸「跟前面兩個作品相比,這部作品力道略嫌不足」、「我平常愛吃這類食物」、「其實我不常來這種店」、「這次奢侈了一下」等等。
  • 具備當事者意識,也就是花錢承擔的風險:「想請電影公司退款XX元」、「花了XX元,可是一點也不後悔」 、「還我十個小時來」等等。
  • 提建議寫失敗:「這樣點餐,上菜速度比較快」、「先從第三個作品切入,較容易理解」、失敗經驗如「尺寸比原本想像大很多,有點難使用」、「跟我本身體質不太合」
  • 心得文情報大致分為兩種:一是針對主題本身的介紹,另一種是對主題相關情報的介紹。譬如介紹該歌手作品,並且加入其他歌手類似的作品進行比較。
  • 控制在一兩百字內,必須精選認為最精彩的部分,才能為心得文畫龍點睛。譬如「這本書,光是閱讀第X章就很有它的價值」,並且進一步簡單的介紹內容和原因;因此寫出主題中最欣賞的部分就可以了,譬如「角色特別有魅力」、「服裝設計非常講究」、「吉他獨奏的部分超專業」
  • 如果想批評,建議強調「關於這個部分...」、「這次的作品不太吸引我」等就事論事說法。
  • 先表明自己的立場(找出角度),以及從特定觀點對主題的某一部份進行評論,更能夠為心得文增添原創的風采。譬如「這部作品從XX角度來看,是這樣的...」,強調個人觀點以免不夠力道「從這個觀點來看,我認為...」
  • 不負責任(以作者觀點)更有樂趣,譬如「如果由我來寫劇本,故事會是這樣發展...」、「這個角色應該找XXX來演」
  • 一篇文章會無趣,在於使用過多抽象表現「很棒」、「大作」、「勇氣」、「情誼」等象徵字眼,避免此方法,要練習打造關鍵字。像是「關於XX的XX」曖昧不清難以吸引,反而是「XX是XX!」有些獨斷的標題能夠馬上引起注意。關鍵字方法是可以善用「引用」。
  • 作法:剛開始使要寫出書中兩句最喜歡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,之後在引用據的前後加上前述以及說明,以此為基本架構,就能夠成一篇優秀心得文。

第二天重點:

一、比較法:
1.提出對照組,比起單純敘述A優點,若能提出對照組,更顯得深思熟慮。
2.同中求異,假設聆聽A商品簡報,就思考和A相似的商品有哪些,先擇一設為B來比較。
3.異中求同,假設做第一線銷售工作,從偶像明星圈傳中得到助於推銷的靈感。
二、譬喻法:
村上春樹在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演講中提到:
「無論高牆是多麽正確,雞蛋是多麽地錯誤,我永遠選擇站在雞蛋那一方。」
譬喻點:高強->體制,雞蛋->一般人民
「忐忑」->浪潮、鞦韆、鐘擺等等
  • 運用時務必是對象和場合,才能有效引發共鳴(EX棒球比喻人生)
<向優秀人士學譬喻>
從報章雜誌或其他媒體版面中挑選一位感興趣的人,浸淫在他的言行與想法之中。
ex 雀士櫻井章一 敘述身經百戰的思路和氣魄:
「我認為人生就像是麻將。麻將的遊戲規則是四人中的一人完成牌組、形成胡牌。一但完成牌組,便意味著隨時可能被其他人破解。絕對不可能有先組好牌放著的情況。過程中必定都是完成、接著被破解,被破解後又接著重組。.....
     而我們人生不正是如此?每天都在崩壞與重造之間不斷交替。無論是昨日也好,今日也罷,都不會出現重複的景色與際遇。日子只會不斷地過下去。
    倘若意識到這樣的至理即是人生全貌,就能領悟所謂「成功」並不存在。若要說那種情緒的原貌究竟為何,大概就是與成功相似的「成就感」吧......。
  • 從幕後花絮了解更多所選擇目標人士的想法
三、辯證思考法:
假設A-致勝不可缺少的東西應該是:技術 <->相反假設B-致勝不可缺少的東西應該是:強韌的精神

「所謂的鍛鍊就是指,當不斷累積「量」時,「質」也會有所進化。」空手道家- 南鄉繼正先生。
  • 試著唱反調,找出矛盾或反命題,激發思考
四、現象學思考法:
  • 現象學要旨:無需先驗知識,捨棄臆測和主觀,專注於觀察現象的本質,如此,多少就能查知道問題的核心。
  • 現象學式研究法,追求以人的經驗連結「我思」和他人「所思」,並從中找出共通性。從眾多相異、變數之中,尋找現象的通性正是現象學的本質。
  • 捨棄先入為主的觀念,才能將不可能化為可能,但又不可能不標籤,所以要常更換「舊標籤」
  • 在沒有先入觀念的狀態下,接受事物原本的樣貌,會改變事物「輸入」進來的想法,進而對未來「輸出」的質量產生不同的結果。
  • 記住這樣的感想就要重視「輸出」,以「和他人分享」為前提,仔細觀察、紀錄所見所聞,如此這份感觸也更容易記住。
  • 常保赤子之心,看見新商機。ex蝸牛面膜
五、系統性思考法:
  • 在社會上打滾,別忘了準備、通融、回饋三項重點。事前準備不怠慢,同時待人處事上「懂得通融」,從中獲取經驗回饋,運用往後的職場中,僅透過「需要幫忙嗎?」就能展現通融和善意。
  • 過度通融並不是好事,組織必須要確立通融的尺度和準則,想要建立體制就需要系統化思考。組織中,若一味關心自己團隊,便容易和其他小組產生摩擦。但若能將公司全員視為「團隊」,即使發生衝突也得以做出最適當的判斷,這就是所謂的「系統化思考」。例如學校某學生發生問題,當下不應從他個人身上尋找問題,應該要從他在學校的行為舉止、交友狀況、家庭狀況等較為概觀的地方著眼。
  • 圖像化思考,所有問題都是相互關聯、環環相扣的。畫出因果,採取繞圈循環、以箭頭為輔的方式製圖,找出源頭。
  • 就是以形式(格式塔Gestalt)看待事物。不著重於問題關鍵,而是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聯性。此學派認為,人對事物的感知不但只有從形狀、大小和色澤判斷,而是包含過往的經驗、印象,最後才形成我們對事物的具體認知。也就是說,人討的認知是具體、全面性的。ex卡拉OK改變音調但還是能知道是同一首曲子。
  • 世界本身是充滿「現象」的存在,而「本質」則融入其中。舉例來說,手錶是為了具象化時間的「流逝感」而存在,而手錶這一「現象」本身的價值,也會隨著材料(本質)而產生相當大的差異。

第三天重點:

  • 「詞彙力」,就好比如何將「好可愛~」充分表現出來
  • 電視節目是鍛鍊詞彙力的重要管道,廣播節目是在公開場合卻有私人談話氛圍,所以仔細聆聽就能觀察其中關鍵字。
  • 試著將電視、報紙廣播中聽到的內容,以自己的話分享給其他人,是個很棒的練習。
  • 準備一些小故事,在會議前留著雜談趣事以幫助緩和緊張氛圍。
  • 從強人所難的思考中,得到快感。像是「五分鐘內看完這本書」、「從現在開始,所有人每五秒發表一次意見」
  • 提升提問力:一、在談話中積極作筆記,而且隨時寫出自己想詢問的細節。二、仔細篩選問題,挑選最接近本質的問題。
第四天重點:
  • 想要有思考,閱讀的量通常要有一定程度,透過大量閱讀就能夠藉由「量」,來增加思考的續航力。換成一本四百頁的書就會稍感壓力的話,就表示頭腦缺少這等頁數程度的持久力和閱讀量,思考力就像是體力一般,若不去時時刻刻鍛鍊它,永遠不會有進步的一天。
  • 要養成從書中節錄座右銘或是佳句的習慣。並且試著和他人分享。不要只分享給一、兩個人,試著和數十人以上分享這些名言佳句或是座右銘。
  • 如何增加自己的深度?廣泛閱讀「經典」
  • 書中佳句的引用+自己的體驗或感想=創造獨特
  • 如何三十分鐘內看完一本書?以近代書籍來說,先看「目錄」,尋找認為的重點。大略看過、再以「如果自己要為這本書寫推薦序,會選擇哪些部分」為前提,選出三項重點段落或是篇章。
  • 自己的想法不必「百分之百」從裡到外都是自己的東西。引用、節錄也是相當優秀的表達方法。以造型師為例,就能更加理解,造型師的工作就好像「引用」,只是單純挑衣服、搭配衣服,並不需要一定會做衣服,但不會有人覺得造型師「腦袋空空」...
  • 閱讀新書也是同樣道理,如何從中挑選最適合的重點,也是需要苦思的。
  • 收集情報,比網路效率更好的是雜誌。
第五天重點:
  • 練習十秒內發言,以開門見山的方式論述,將最重要的內容及關鍵字擺在開頭,若有剩餘時間再補充說明。
  • 參加會議三項必備:資料、觀點和意見。毫無根據的議論只是浪費時間,最具說服力的資料便是「數據」,除了數據,「親身體驗」的資料來源也具「睡福利」(哈選錯字但很好笑)
  • 發言者要向他人闡明:自己是以什麼樣的角度,看待這項議題或是資料。比起主張自己的正當性,更重要的是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,轉換觀點能讓雙方取得共識。意見必定要具體。
  • 頂尖人才能夠持續思考,是對於「追求真理的渴望」

Previous
Next Post »